🟣 為什麼大家會卡在這裡?
你可能也有這樣的經驗:每天忙著開店、接案、跑現場,收入雖然不固定,但平均下來其實不差。只是當你想整合債務、重新規劃房貸時,銀行卻一句話打回票:「您的收入來源不穩定,建議再準備看看。」
那一刻的挫折,往往不是因為缺錢,而是那種「被誤會」的無力感。你明明在努力生活、每筆收入都真實存在,卻因為不是薪轉,就被認為「不夠穩」。
事實上,這不是你的問題,而是銀行的審核制度本來就比較「看表面」:他們習慣以固定薪轉、扣繳憑單作為依據,而不是你每天真實進出的營業收入。
👉 所以關鍵不是你不夠好,而是要學會「讓銀行看懂你的穩定」。
🟣 銀行眼中的風險是什麼?
很多人被退件後會懷疑:「是不是我條件太差?」其實銀行並不是針對個人,而是依據「可驗證性」來判斷風險。對他們來說,「可追蹤」比「金額高」更重要。
他們寧願核准月薪五萬、薪轉穩定的上班族,也會猶豫是否要核准月營收十五萬、但全收現的自營商。這不是歧視,而是審核制度的邏輯。了解這一點,你就能知道該怎麼補強。
銀行真正想看到的三件事
- 1️⃣ 收入有「紀錄」,而不是口頭說明。
- 2️⃣ 現金流有「規律」,能看出穩定節奏。
- 3️⃣ 支出比例合理,負債比可控。
🟣 自營商與一般房貸的差別在哪?
| 項目 | 一般薪轉族 | 自營商/自由業者 |
|---|---|---|
| 收入形式 | 固定薪轉、扣繳憑單 | 營業收入、轉帳、收現 |
| 銀行評估 | 依薪轉穩定度 | 依入帳規律與營收證明 |
| 可提供資料 | 薪資單、勞健保紀錄 | 銀行入帳明細、交易紀錄、進貨/租金收據 |
| 審核關鍵 | 穩定職場紀錄 | 可驗證的真實現金流 |
銀行不是不能貸給自營商,只是需要你用他聽得懂的方式呈現。
🟣 如何讓銀行看懂你的穩定?
1️⃣ 養成固定入帳習慣
不管金額大小,請定期把收入存進帳戶。銀行要的不是高額度,而是規律。即使每天入 3,000 元,也比一週一次性匯十萬更能展現穩定性。
2️⃣ 留下可驗證的紀錄
收現不是問題,沒紀錄才是。平常可保留進貨單、轉帳明細、報稅資料或發票副本,這些都是能讓銀行看到「實際營運」的佐證。
3️⃣ 用正確格式呈現
顧問能幫你把資料整理成銀行熟悉的格式:收入、支出、資金流向一目了然。這通常是從「模糊」變「核准」的關鍵一步。
🟣 常見的誤解與陷阱
- 🚫 「報稅金額太低會被退?」報稅金額只是參考,不是決定。只要你能提出合理的營業紀錄與入帳證明,銀行一樣能接受替代性資料。
- 🚫 「現金比較方便,就不用存?」」銀行不會憑印象放款。收入不入帳,就等於不存在。你可以照常收現,但一定要留下轉帳或存入紀錄。
- 🚫 「找代辦比較快?」要小心。真正專業的顧問,不會保證核貸或利率,而是幫你用合法程序、完整文件,讓銀行安心。
🟣 不同自營商族群的規劃方向
| 類型 | 常見問題 | 建議方向 |
|---|---|---|
| 攤販/夜市商家 | 收現為主、報稅低 | 養成定期入帳習慣、留進貨收據 |
| 工作室/設計接案者 | 客戶多來源、無薪轉 | 整合收款帳戶、保留合約紀錄 |
| 租屋副業/家庭企業 | 收租金、共管帳戶 | 提供租賃契約+入帳證明 |
這些策略不是改變你的工作方式,而是幫銀行看見「你原本就很穩」。
🟣 想提前準備?先從這些資料開始
📑 建議整理以下項目(即使暫時不送件,也能隨時評估):
- 最近 6–12 個月的入帳明細
- 最近一年的報稅資料或營業證明
- 進貨/銷售憑證
- 租金或額外收入的入帳紀錄
- 現有貸款明細
🟣 8️⃣ 你不是貸不到,只是還沒被理解
很多自營商的困境,不是條件不好,而是努力沒有被看見。你每天早起開店、自己進貨、自己報帳、自己承擔風險——這些都代表責任感與信用,只是銀行需要「數據」來理解這份穩定。
你不是不穩定,只是還沒讓銀行看懂你的穩定。
昕宇不動產規劃,專為自營商與特殊條件族群提供合法、透明的房貸規劃協助,幫你用專業的方式,把真實收入轉化成能被信任的證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