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入穩定卻申貸卡關|先止血、再重建信用的兩階段方案
一、被退件那一刻,他以為是誤會
王先生是中部一家物流公司的行政主管,月薪約 7 萬元。兩年前因家庭支出增加,加上車貸與信用卡循環壓力,陸續辦了信貸,總金額約 150 萬。雖然每期都有繳款,但曾出現遲繳紀錄,導致信用分數下滑、銀行風控評分偏低。當他想整合債務、重新規劃時,卻接連被銀行退件。
那一瞬間,他以為只是電腦誤判。但事實上,銀行評分系統只看數據──當負債比偏高、信用分數不足時,就會直接被判定為「高風險」。
二、冷冰冰的拒絕背後,是一個惡性循環
越想「救信用」,就越容易錯誤送件。每一次送件被拒,分數又再往下掉。王先生說:「就像信用分掉進坑裡,再也爬不出來。」
他的帳單分散在信貸、卡循、車貸等不同單位。雖然都能準時繳,但每月現金流幾乎被吃光,壓力越來越重。他不是「還不起」,只是「還得太吃力」。
三、顧問評估後,先穩定、再重建
我們從三個面向重新檢視:
- ✅ 債務結構:多筆高息貸款,帳單分散,現金流緊繃。
- ✅ 資產條件:名下自宅可設定,具擔保空間。
- ✅ 現金流目標:希望月付可控、避免本金繼續膨脹,預留未來轉回銀行的彈性。
核心目標是:先穩定,再修復。而不是盲目地再借新錢。
四、首先讓王先生重新掌握節奏
第一階段|止血與穩定現金流
以房屋設定為擔保,申請 250 萬客製化整合貸款(月息約 1.5%~2.0%)。
整合卡循與信貸後,月繳從 6 萬多降至約 4 萬出頭,帳單集中、壓力明顯減輕,讓王先生能重新調整步調,先穩住現金流。
第二階段|信用修復後再回銀行體系
持續穩定繳息與薪轉,待信用紀錄逐步回升後,再由顧問協助試著轉回銀行本利攤還方案,屆時依各銀行條件評估,月繳負擔有機會進一步減輕,讓本金逐步下降,長期現金流也更可控。
五、過渡 ≠ 風險;設定 ≠ 陷阱
不少人擔心「押權狀、亂收費」,事實上,只要透過合法登記的融資公司,設定都會依法登記在地政事務所,全程透明可查。真正該擔心的,是那些不設定卻收你權狀的非法代辦。
真正危險的,是沒有設定、卻讓你簽不明文件的地下管道。」
六、後記:能留在銀行,就不推民間
王先生回頭說:「那段時間真的像被卡住。幸好有顧問幫我穩住,不是一直教我去送件,而是教我怎麼修復信用。」
這也是我們的堅持──
能留在銀行,就不推民間;必須過渡,也要確保每一步都合法、透明、可查。